首页 > 时政 > 特别策划 正文

迈向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新征程

——访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马洪海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8期 作者:本刊记者 汪晓慧 发布时间: 2025-09-18 | 打印 | 字号:TT

屏幕截图 2025-09-18 164344.png

4月29日,“大河上下·声声不息”第三届沿黄九省(区)民歌会在青铜峡市青秀园文化广场精彩上演。 吴忠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供图

  8月25日,全区旅游发展大会在银川召开。全区文旅系统将如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注入强劲动力,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马洪海。

  记者:马厅长,您好!感谢您接受共产党人杂志社专访。请您介绍一下本次全区旅游发展大会取得了哪些成果,有哪些亮点?

  马洪海:本次大会成果丰硕、亮点纷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凝聚了思想共识。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全区上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做优做强旅游业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当前形势下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惠及民生、促进开放的重要抓手,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实践。二是进一步明确了任务举措。大会系统阐释了宁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怎么看”和“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提出到202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亿元,到2030年接待游客1.25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300亿元的奋斗目标。同时,提出要积极构建“一轴一廊一核三区”全域旅游新格局,聚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并围绕这一目标细化形成了26项具体举措,科学绘制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旅游业发展的路线图和施工图。三是进一步凝聚了奋进力量。大会的成功召开,极大激发了全区文旅系统干部职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我们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丰富优质旅游供给,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倾听群众呼声、回应游客期待,以更加专业的素养提升服务品质、优化游客体验,为加快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推动宁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围绕“聚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这一使命任务,全区文旅系统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马洪海:我们将重点采取六大举措,力争到2030年把宁夏初步建成独具特色、全域宜游的高品质国际旅游目的地,充分展现“塞上江南”的独特魅力。一是编制国际化规划。统筹推进旅游国际化、区域化发展,以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旅游规划做指导,面向国际市场,充分考虑境外旅游客群的实际需求。同时,借助中国旅游研究院等智库力量,精心编制《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2025—2035年)》及一系列专项规划,为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提供坚实支撑。二是打造国际化品牌。打造四张世界级名片,即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载体,擦亮“天下黄河富宁夏”绿色名片;深挖沙漠与星空资源,做强“宁夏归来不看沙”金色名片;凭借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优势,塑造“世界葡萄酒之都”紫色名片;依托西夏陵、贺兰山岩画等资源,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地”古色名片。三是推出国际化产品。支持银川市、中卫市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积极推动沙坡头、西夏陵等争创世界级旅游景区,大漠黄河(沙坡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争创世界级度假区。打造黄河生态文化、世界文化遗产等世界级旅游线路。四是培育国际化产业。借助中阿博览会、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引进国际品牌与人才,建立跨国合作机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围绕国际游客需求,打造“可观、可玩、可娱、可学、可食、可购”的沉浸式、国际范供应链。提供多样支付服务,优化消费场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夯实算力底座,积极构建数字孪生城市治理体系。五是创新国际化营销。加强国际旅游合作,扩大国际友城,发展民间友好力量及友协团体。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合作,举办西夏陵、岩画国际学术会议等。实施“云秀宁夏”“星星故乡·紫色印象”等全球推广项目,以国际化语境精准营销,拓展国际合作,提升宁夏国际影响力。六是提升国际化服务。加快完善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加密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与国际友城航班航线,实现“国际沟通”“国内畅通”“五市联通”。推出覆盖全区及周边的休闲度假线路,完善公共休憩区、风景道、步道、驿站、营地等硬件配套设施。建设特色国际美食集聚区,打造高端星级饭店、轻奢酒店、精品民宿。引导企业布局特色商品服务,支持地方设立景区完税体验店及跨境贸易服务店。

  记者:当前,“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正在全区深入开展。文旅系统在推动文旅促消费、加速释放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有哪些规划?

  马洪海: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短期刺激与长效引流并重,持续推动文旅消费转型升级和业态创新,旅游市场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近期,我们联合相关厅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实施方案》,提出12项具体举措,全力构建“业态丰富、产品多元、市场活跃、服务优质”的文旅消费新格局,推动“文旅+百业”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我们将持续向全国青少年学生发放“畅游宁夏·悦享生活”文旅惠民消费券,开展“艺览宁夏·惠享生活”群众文化消费及惠民展演活动,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宁旅贷·文旅信用贷”金融产品,积极拓展“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文旅消费品牌,组织实施贺兰山文化旅游节、贺兰山汽车摩托车越野赛暨工业文旅嘉年华、吴忠早茶美食文化节、六盘山红色文化旅游节、中卫沙漠星空半程马拉松等一系列激发消费动能的活动。持续扩大西夏陵世界遗产影响力,系统谋划国庆、中秋“双节”系列文旅活动,丰富沙漠、星空、康养、休闲、美食等产品业态,推动购物与文旅消费全线贯通,升级迭代商文旅发展模式,聚力打造城市文旅新地标。通过以上措施,不断做大增量、做优存量,加速释放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确保全年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花费保持稳定增长。

  记者: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推动下一个五年宁夏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文旅系统将着重做好哪些工作?

  马洪海:编制好前瞻科学、务实管用的“十五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按照1个总规划、若干子规划的“1+N”模式,进一步健全规划体系、夯实支撑基础。即高标准制定全区“十五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同步编制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文物事业、长城保护、艺术创作、公共文化服务等专项规划,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目标引领。坚持“抬头”与“俯身”相结合,深入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取向,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前瞻布局谋划研究,立足宁夏资源禀赋、体现宁夏特色、放大比较优势,找准宁夏旅游发展的定位定向、重点任务、思路举措,紧盯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绘就稳增长、扩内需、提消费、促发展的生动图景。三是强化项目牵引。坚持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建立重大项目清单,谋划储备100个以上总投资过千亿元重大项目,抓好在建项目、推进招商项目、完善储备项目,实施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文旅融合项目,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促进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升。四是注重融合发展。健全深度融合发展机制,精耕山水、细作人文,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突出高能级主体培育和高品质产品供给,推进资源整合、业态嵌合、要素聚合、产业契合,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业态多元融合、数智赋能融合,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以多元化供给满足品质化消费需求,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五是突出改革创新。坚持创新引领,深化旅游发展理念、思路、方法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力破解基础性问题、结构性矛盾、机制性障碍,推动旅游业更好融入和服务先行区建设、示范区创建以及“两化一振兴”。注重市场驱动,强化主体培育、项目建设、产业融合等方面政策联动,促进传统旅游业转型升级、新兴旅游业发展壮大,形成政策放大效应。

  责任编辑:石雷


>>><<<
【作者】:本刊记者 汪晓慧
【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8期